本システムでは、JavaScriptを利用しています。JavaScriptを有効に設定してからご利用ください。
本文へスキップします。
本文へ
【全・中】ロゴ
【全】言語リンク
日本語
中文
En
【全・中】検索フォーム
請輸入搜尋關鍵字
【全・中】ヘッダーリンク
常見問題
聯繫我們
【全】言語リンク-SP
日本語
中文
En
【全・中】検索フォーム-SP
搜尋
常用字词
【全・中】ヘッダーリンク-SP
常見問題
聯繫我們
よく検索される語:中文
熱門關鍵字
簽證
打工度假
獎學金
close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關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介紹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簡介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標誌介紹
東京本部
会長・理事長致詞
令和三年度天皇陛下華誕慶祝酒會 大橋光夫會長致詞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成立五十周年慶祝酒會 大橋光夫會長致詞
台北事務所
台北事務所代表
片山和之代表(2023年11月起)
片山和之代表簡歷
片山和之代表就任致詞
片山和之代表活動報告
聯絡方式(事務所位置圖、地址、對外開放時間等)
2025年(令和7年/民國114年)休假日
管轄區
組織圖
日本文化中心
圖書室
新書
Q&A
文化廳
日本文化物品免費出借
高雄事務所
所長致詞
聯絡方式(事務所位置圖、地址、對外開放時間等)
休所日
管轄區
日本文化中心
日本文物免費外借
圖書室
日語及日本文化活動
高雄事務所歷年活動報告
2023年度(令和5年度)活動報告
2024年度(令和6年度)活動報告
2022年度(令和4年度)活動報告
高雄事務所官方FB、IG
事業概要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 (GCTF)
青少年交流事業
台灣高中生赴日留學計畫
第1屆|2017年度派遣
第2屆|2018年度派遣
第3屆|2019年度派遣
第6屆|2022年度派遣
第7屆|2023年度派遣
第8屆|2024年度派遣
高中生留學日記
2024年度 第8期留學生
2023年度 第7期留學生
青少年交流活動(JENESYS)
作為JENESYS計畫的一部分,七位學習影像製作的台灣高中生參加了「第十四屆亞洲國際兒童電影節」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主辦 全國高中職五專生『我的未來』日語演講比賽
全國高中生日語攝影大賽
日語教育支援事業
日語教師研習會
2021年度第8次日語教育研習會(台北)
2024年度
2023年度
2021年度
2020年度
2022年度
日本語專門家派遣事業
日本語專門家派遣事業例
日語合作夥伴派遣計畫
日語合作夥伴歡迎餐會
日語教育資訊
日語能力測驗等訊息
日語教育、日語學習相關訊息(網站連結)
台灣的日語教育現況
日語教師訪日・線上研習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
長期獎學金
短期獎學金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交流會(高雄)(2019年12月15日)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交流会(2018年2月17日)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交流会(2017年9月7日~8日)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交流会(2017年3月4日)
關於2021年度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碩・博士留學生) 招募簡章更新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獎學生出發前往日本
【報名開始:日本留學試驗(EJU)考試】(3月11日截止)
懇請協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留學獎學金OB・OG」名簿
2022年度日本留學展
2022年度線上日本留學展
新聞文化部交流事業
經費資助
2019年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經費資助辦法
日本文化介紹活動經費資助
後援名義
日本研究支援事業
培育日本研究者支援計畫「日本研究博士後研究員」
日本研究博士後研究員採用者一覧
學術活動經費資助
2019年度日本研究經費資助對象一覽
2018年度日本研究經費資助對象一覽
2020年度日本研究經費資助對象一覽
2021年度日本研究經費資助對象一覽
2022年度日本研究經費資助對象一覽
日本書籍中文翻譯及出版經費資助
2017~2024年日本書籍中文翻譯及出版經費資助事業一覽表
客座教授派遣事業
2019年度客座教授事業派遣教授一覽
2018年度客座教授派遣事業派遣教授一覽
2017年度客座教授派遣事業派遣教授一覽
2020年度客座教授事業派遣教授一覽
2021年度客座教授事業派遣教授一覽
2022年度客座教授事業派遣教授一覽
撰寫碩博士論文訪日經費資助
2019年度撰寫碩博士論文訪日經費資助活動採用者一覽
2018年度撰寫碩博士論文訪日經費資助活動採用者一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經費資助
2025年度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經費資助計畫申請簡章
日本研究研習營
日本研究研習營第4期招募細則
日本研究影片系列
圖書寄贈
日本研究支援活動同窗研討會
2018年度日本研究支援活動同窗研討會
2017年度日本研究支援活動同窗研討會
2024年度日本研究同窗研討會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 (The Japan Foundation) 經費資助計畫
日台備忘錄
日台研究者交流事業
日台青年研究者共同研究活動
訪日研究活動
2025年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訪日研究活動簡章 (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
共同研究資助計畫
2025年度共同研究資助計畫(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招募簡章
2025年度共同研究資助計畫(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領域)招募簡章
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民意調查
貿易・經濟相關資訊
活動資訊
活動日程表
關於本協會的Facebook粉專
日台友情
GCTF「全社會韌性建立、整備與應變」國際研習營(3月4日至6日)
簽證・VISAS
台北事務所
事務所地址・簽證申請受理時間・業務範圍等
關於對台灣居民繼續實施免簽證措施
致以免簽證方式入境日本之各位
短期停留期間可進行之活動内容(具體實例)
申請簽證之注意事項 (重要,請務必詳閱)
一般簽證申請(VISAS)
台灣護照持有「在留資格認定證明書」者
台灣護照(無身分證字號)在台就職者
台灣護照(無身分證字號)在台就學者
台灣護照(無身分證字號)在台依親者
中國大陸護照,居留事由為「依親」或「長期居留」者
中國大陸護照,居留事由為「陸生就學」者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永久居留」(APRC)者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依親」,配偶或在台扶養人為台灣籍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依親」,配偶或在台扶養人為外國籍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應聘」者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就學」者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傳教」者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移工」(家庭雇傭)者
外國護照,居留事由為「移工」(公司雇用)者
俄羅斯等國護照,居留事由為「永久居留」(APRC)者
俄羅斯等國護照,居留事由為「依親」者
俄羅斯等國護照,居留事由為「應聘」者
俄羅斯等國護照,居留事由為「就學」者
關於簽證等手續費
日台打工度假制度
日台間之打工度假制度相關事宜
日台打工度假制度簽證須知(2025年版)
打工度假簽證之申請所需文件
打工度假簽證之領證所需資料
打工度假簽證申請手續相關事宜
打工度假簽證合格者發表
2009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0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0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1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1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2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2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3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3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4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4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5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5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6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6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7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7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8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8年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19年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19年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22年度打工度假簽證合格者發表
2023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23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2024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24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一期合格者發表
2024年度打工度假簽證第二期合格者發表
打工度假制度簽證手續費免除之實施
打工度假制度簽證核發名額擴增之實施
打工度假Q&A
申請書等下載(Download)
可線上提出日本入境手續所需資訊的Visit Japan Web服務
關於再入國許可有效期間之延長
醫療滯在簽證
關於在日生活
東日本大震災相關之特別措施
關於外國人登錄制度的變更
為改善我國接納外國人的環境而採取的措施
高雄事務所
事務所地址,聯絡方式,簽証受理時間等
關於對台灣居民繼續實施免簽證措施
致以免簽證方式入境日本之各位
關於簽證申請之重要事項(請詳閱)
赴日簽證所需資料
台灣護照持有者
在台就學者
在台依親者
在台就職者
居留事由為「依親」或「長期居留」者
居留事由為「陸生就學」者
居留事由為「永久居留」者
配偶或在台扶養人為台灣籍
配偶或在台扶養人為外國籍
居留事由為「應聘」者
居留事由為「傳教」者
居留事由為「就學」者
居留事由為「移工」(家庭雇傭) 者
居留事由為「移工」(公司雇用) 者
居留事由為「永久居留」者
配偶或在台扶養人為台灣籍
配偶或在台扶養人為外國籍
居留事由為「應聘」者
居留事由為「就學」者
關於簽證等手續費
打工度假制度
申請書等下載
赴日免簽國家一覽表
關於再入國許可有效期間之延長
醫療滯在簽證
東日本大震災相關之特別措施
為改善我國接納外國人的環境而採取的措施
日台關係 ・日本資訊
日台關係
日本地方政府與台灣姐妹(友好)市交流等一覽
敬告居住海外核爆受害者(援護制度之說明)
本協會成立以來之敘勳受章者一覽
關於李登輝前總統逝世一事
關於李登輝前總統逝世一事(安倍晋三首相感言)
關於李登輝前總統逝世一事(菅義偉官房長官感言)
日本食品
日本食品Q&A影片
ALPS處理水
主要訊息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葛羅西署長聲明
常見問答集: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的ALPS處理水
連結
台灣的日本研究機構一覽
常見問題
簽證
必備資料
關於打工度假簽證的Q&A
駕照
持有台灣駕照者於日本國内駕駛車輛之制度
有關日本交通規則等宣導動畫
國際結婚、出生關係
台灣人去日本短期居留注意事項
關於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
最新消息
緊急通知
新聞稿
活動・ 研討會信息
公開招募
徵才訊息
活動照片
聯繫我們
網站規則
網站搜索結果
隱私政策
網站地圖
攜帶肉製品蔬果等入境日本或台灣
關於李登輝前總統逝世一事(茂木敏充外務大臣感言)
森喜朗前總理致李登輝前總統悼念辭(於台北賓館獻花台)
森喜朗前總理接受媒體聯訪(於台北賓館獻花台)
關於台灣總統選舉之結果(外務大臣談話)
日台友情
日台友情LOGO/KEY VISUAL
主要相關活動/主なイベント
申請書
日台友情 Always Here ~311十周年 東北友情特展 ・ 日台之心 音樂會市集~
日台友情影片/動画
日台友情~日台之心 聖誕音樂會市集 ~
森喜朗前首相再度訪台
出席李登輝前總統告別禮拜感言(森喜朗)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之徹底加強邊境管制措施總整理
~日台友情~關於本協會獨創文宣LOGO・主視覺之製作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6月4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疫苗相關事宜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7月6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第二批疫苗相關事宜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7月13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第三批疫苗相關事宜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9月3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第四批疫苗相關事宜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9月14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第五批疫苗相關事宜(摘錄暫譯)
菅義偉首相的謝詞:有關台灣捐給日本醫療物資
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9月17日例行記者會:有關台灣捐給日本醫療物資事宜表達感謝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9月22日線上記者會(於:美國紐約):台灣申請加入TPP相關事宜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10月26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第六批疫苗相關事宜(摘錄暫譯)
メガメニュー
閉じる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介紹
東京本部
台北事務所
高雄事務所
關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閉じる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
青少年交流事業
日語教育支援事業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
經費資助
後援名義
日本研究支援事業
日台研究者交流事業
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民意調查
貿易・經濟相關資訊
活動日程表
關於本協會的Facebook粉絲專頁
事業概要
閉じる
台北事務所
高雄事務所
簽證・VISAS
閉じる
日台關係
日本食品
ALPS處理水
連結
日台關係・日本資訊
閉じる
日台友情LOGO/KEY VISUAL
主要相關活動
申請書
日台友情影片/動画
日台友情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
關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
台北事務所
>
台北事務所代表
>
泉裕泰代表(2019年10月-2023年11月)
>
泉裕泰代表活動報告
>
泉裕泰代表接受中央社專訪
ページタイトル
泉裕泰代表接受中央社專訪
更新日時
コンテンツ
中央社專訪/日台協會擴大紀念311 定2021年為鞏固日台友情年
最新更新:2020/12/01 12:56
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到明年將滿10個年頭,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2021年定位為「鞏固日台友情之一年」,還特別設計台日友好概念LOGO。(圖取自facebook.com/JiaoliuxiehuiTPEculture)
(中央社記者顧荃台北1日電)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到明年將滿10個年頭,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明年定位為「鞏固日台友情之一年」,感謝當年台灣各界踴躍捐款、為日本祈福,並特別設計台日友好概念LOGO。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10年前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台灣為震災復興提供了許多溫暖的援助,日本非常感謝;這10年來,雙方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泉裕泰說,明年是311大地震十週年,協會特別委由曾在日本留學的台灣設計師,設計出台日友好的LOGO 與主視覺,由代表日本的英文J與代表台灣的T,結合成為「人」字,代表相互扶持,紀念台灣和日本之間的友誼。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製作了展現日台友情的主視覺及LOGO,感念台灣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等事件對日本的協助。(圖取自facebook.com/JiaoliuxiehuiTPEculture)
從「人」字延伸出的主視覺圖,則是不同年齡、世代、性別、職業等的人,兩人背靠背,成為「人」字型;這是信任對方才能維持的姿勢,日台關係的精髓也是如此。
泉裕泰帶記者到他在台北最愛的牛肉麵店用餐時,還親自示範,與老闆擺出人字型姿勢,傳達日本與台灣的友好。
他說,台日友好的新LOGO除了協會將用於包含10週年感謝活動在內的廣泛台日友好活動,也開放供任何不涉商業行為的台日交流活動使用,不論是官方或民間辦活動,都歡迎向日台協提出申請,希望能讓這個LOGO出現在更多場合。
另外,泉裕泰指出,2022年是日台協成立50週年,雖然日本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雙方的關係卻比許多其他雙邊關係更為緊密;他期望在下一個50年開始前,明年可以成為台日關係往更好的方向邁進的轉折點。
泉裕泰說,例如發生疫情前,去年台灣人赴日有大約500萬人次,日本人來台灣則是大約200萬人次,「我們(訪台)還缺300萬人次,至少這個要趕上」。
日本人口約1億2600多萬人,是台灣人口的5倍多。
談到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疫情,泉裕泰說,台灣不只在311時援助日本,在這次疫情期間也協助很多國家,例如贈送口罩等醫療器材,他曾聽到有記者詢問台灣官員「為何不送給日本」,讓他非常感動。
泉裕泰表示,台灣最令他感動之處,是在幫助外國時「不是交易,是真的善意援助」,台灣不僅自己把疫情控制好,還幫助別的國家,這是文明,也是人道主義,311幫助日本時也是如此。
泉裕泰提到,他不久前回日本,在日本被隔離14天,再來台灣時也被隔離14天,幾乎等於放了一個月的假。他很希望台日之間能開放短期商務入境不用隔離,但「不好意思要求」,因為台灣現在幾乎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他期盼未來台灣與日本在疫苗與藥物方面能多加合作,希望明年疫情結束,台日恢復往來,成為熱鬧的一年。
日台協主辦的紀念活動,還包括預定3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行的展覽與戶外音樂會。(編輯:廖漢原)1091201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12010069.aspx
承認:エディタ
中央社專訪/為台日友誼設計 兩個八月從「人」出發
最新更新:2020/12/01 12:18
2021年是日本311大地震滿十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在台舉辦一系列活動表達感謝,邀兩個八月設計主視覺,把Japan的j、Taiwan的t結合成「人」,傳達台日相互扶持的友誼。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12月1日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日電)明年是日本311大地震滿十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在台舉辦一系列活動表達感謝,邀兩個八月設計主視覺,把Japan的j、Taiwan的t結合成「人」,傳達台日相互扶持的友誼。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伴隨而來巨大海嘯及大規模核災,當時台灣捐助超過200億日圓。這份恩情日本始終惦念著,以致於常有日本店家、民眾得知台灣旅客到訪,時常回以高度的感謝,串起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
明年是311大地震滿十年,雖然台灣、日本沒有正式邦交,但民間的連結與情感卻越來越緊密。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明年將在台灣舉辦一系列日台交流活動,以表達對台灣民間的感謝,同時也邀請曾在日本留學的「兩個八月」設計該協會將近50年來的第一款文宣Logo及主視覺,透過圖像設計傳達台日友誼。
「兩個八月」由莊瑞豪、盧袗雲共同創辦,兩人過去都曾在日本留學,因同為8月出生,公司為此而命名。
莊瑞豪、盧袗雲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台灣和日本民間本來就有許多交流活動,兩國的人民也像是朋友一樣經常往來、互動,特別是疫情期間無法出國,周遭許多朋友都哀號,「好想去日本!」同時也有許多日本友人表達想來台灣旅行的心情,盧袗雲說,「日本之於我,像是另一個很熟悉的故鄉。」
因此在設計發想時,兩個八月以「一起」的概念為主軸,盧袗雲說,「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但也都需要朋友。朋友能帶來陪伴,但也需要付出才能有所獲得,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製作了展現日台友情的主視覺及LOGO,感念台灣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等事件對日本的協助。(圖取自facebook.com/JiaoliuxiehuiTPEculture)
藉由這樣的概念,Logo設計取自日本Japan的j,以及台灣Taiwan的t,把兩個小寫字母合在一起,則成為中文字的「人」。「人」這個字體線條化後,則可組成六角形的蜂巢結構。
「當很多個人組合在一起,則可以往外無限擴散成緊密的網絡結構。」盧袗雲指出,這如同國家組成的概念,國與國之間也是藉由這樣的人際網絡連結彼此。
視覺色系則結合兩國國旗顏色,以紅、白、藍為主,並擷取日本國旗中的圓、中華民國國旗的正方形圖像,兩個八月把顏色、圖像、「人」3種元素整合,看起來有如一個人拿著東西在移動。盧袗雲說,「移動代表在前進,這個人手中拿的東西可能是文化、情感、食物,代表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莊瑞豪認為,當兩國交流的事物堆疊、累積起來後,將能帶來美好、正向的能量。
主視覺設計則以兒時玩「背靠背」遊戲為意象,圖像中的人群來自各個身分,包括學生、運動員、藝術家、新婚夫妻、銀髮族等,有男女老少幼的多元組合,還有一名小朋友拿著台灣黑熊的氣球、另一個小朋友帶著日本柴犬帽子,這些角色全都「背靠著背」,相互支撐扶持。
2021年是日本311大地震滿十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在台灣舉辦一系列日台交流活動,以表達對台灣民間的感謝,同時也邀請曾在日本留學的「兩個八月」設計該協會將近50年來的第一款文宣Logo及主視覺,透過圖像設計傳達台日友誼。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12月1日
「小時候玩過背靠背就知道,這個遊戲最重要在於信任。」盧袗雲笑說,這看似輕鬆的遊戲,若不相信另一方,很快就會跌倒,「這跟台灣、日本的關係也很像。」
回想9年前311大地震發生的當下,莊瑞豪說,「當時遠在台灣,但心裡的震撼悸動卻很深。」他們立刻關心還在日本的友人,而台灣的朋友圈也有人動員協助運送物資、捐款,「這樣的友好的關係,別的國家無法取代。」
過去兩個八月也經常與日本民間合作,但卻是首次為日本官方做設計,莊瑞豪感性地說,「在日本求學多年後,可以透過設計串連兩國是很有意義的事。」合作過程不僅順利,原先他們提了好幾個版本,原以為偏保守的版本會被選中,「但代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都選了比較新式、跟我們內心想要的版本。」
兩個八月也為這次的設計下了副標:We Are Always Here,莊瑞豪說,「日台像朋友一樣,當對方有需要任何幫忙,我永遠在這。」另一個意涵則是,「我永遠會聽到(hear)你的需求。」(編輯:張雅淨)1091201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12010068.aspx
承認:エディタ
中央社專訪/日本駐台代表:給自己最大任務 助台加入CPTPP
最新更新:2020/12/01 12:24
日台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接受中央社專訪,暢談台日情誼,感謝10年前台灣對日本伸出援手。 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12月1日
(中央社記者顧荃台北1日電)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來台就任滿一年,他表示,他跟台灣很有緣分,能派駐台灣「很幸福」。泉裕泰並說,他來台給自己的任務,是盡最大努力,協助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泉裕泰於去年11月接任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來台剛滿1年。
他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台灣與日本之間沒有很大的分歧,共享民主、人權等價值,台灣是日本極為重要的夥伴。
泉裕泰說:「我到台灣來,給我自己的任務,是盡最大的努力,協助台灣加入CPTPP。」
美國川普政府在2017年退出CPTPP,日本則是這個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主導國家之一。
他說,日本與中國、韓國和東協10國等國家在15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台灣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要往東南亞發展,但是台灣沒有參加RCEP;他作為日本在台灣的代表,想為台灣的經濟發展盡最大的努力。
泉裕泰說,他跟台灣很有緣分,過去他在擔任外務省中國課課長時,推動支持台灣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日本政府對外國人敘勳加入台灣人。
此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後計畫訪問日本,每次申請簽證都引發來自中國的壓力,他便建議日本政府給予台灣民眾免簽待遇,讓李登輝的簽證問題自然解決。
泉裕泰62歲,從事外交工作40年,曾任日本駐孟加拉大使、駐美公使,也曾派駐英國。此外,他曾5次派駐中國的北京及上海等地,前後長達15年。
對於首次派駐台灣,泉裕泰說:「我是很幸福的。」
他對台灣料理讚不絕口,特別喜愛平民美食,像是平價連鎖餐廳的鍋貼,讓他大讚「便宜又好吃」,還有基隆廟口夜市的湯圓等;不過他最愛的,還是牛肉麵。
牛肉麵是台灣美食,泉裕泰親揭日本外務省不為人知的台灣牛肉麵小秘密。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12月1日
泉裕泰派駐台灣剛滿一年,公餘期間喜愛探訪大街小巷,感受友善的民間氣氛。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12月1日
他愛台灣牛肉麵其來有自。他說,日本外務省的外交官有一項「義務」,就是來台出差,必須買台灣的牛肉口味泡麵回去給同事當伴手禮,沒有買還會挨罵,所以對他而言,台灣早早就跟牛肉麵畫上等號。
泉裕泰說,來台後很多人向他推薦不同的牛肉麵店,但他認為光牛肉好吃還不夠,最重要的是湯頭要熬得久、夠入味,所以他特別喜歡台北市城中市場的一家老字號牛肉麵。
談起公餘的休閒興趣,泉裕泰提到喜歡看動漫,他最近也去電影院看了爆紅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
泉裕泰喜歡的動漫作品範圍很廣,從漫畫大師手塚治蟲的「原子小金剛」、經典漫畫「哆啦A夢」,再到最近流行的「進擊的巨人」、「約束的夢幻島」等,都在守備範圍。
他對動漫有一套看法,認為動漫好看又教導待人處事的道理,以前的動漫作品有著對未來的美夢;近年受歡迎的作品,「都是鬼吃人」,似乎從孩子的眼光來看,大人的世界都是鬼,但作品中也傳達,最重要的是與家人之間的羈絆。(編輯:廖漢原)1091201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01006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