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へスキップします。
熱門關鍵字
《這裡是XX高校放送局,歡迎聆聽特殊節目——》
四疊大的正方形小房間座落在教職員室旁,書櫃中滿滿的文庫本與被貼在每個角落的便條紙,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架設著麥克風、設有無數按鈕的放送機械——這裡是放送局,直譯成中文就是廣播部,是我在日本加入的其中一個社團。 活動內容主要是一週三次的午休音樂廣播,與定期被舉辦的放送比賽,項目包括朗誦並以自己的聲音重新演繹文章片段的「朗讀」,採訪有興趣的主題並製作簡短的文章的「播報」,與攝影、編輯最終產出類似電視節目片段短影片的「番組」,皆考驗我們處理資料與表達意見的能力,也能由此看見每個部員的個人特質。 最初只是因為放送局在臺灣極其少見而動念參與的,但放送局成員們都是很善於溝通表達的孩子,與他們合作不僅很令人自在,也能收穫許多新知。第一次擔任放送時感覺真的很不可思議,不過是按下這個小小的開關而已,卻能將日文仍舊不流暢、詞彙量匱乏的我的話語,傳遞到每個聽眾身邊。 擔任體育祭即時播報時的景色!
《「勝つぞ!」「おぉー!」》
喊話一下所有人衝上名為體育祭的戰場。 日本體育祭有著跟台灣截然不同的比賽形式,騎馬戦、借り物競走(借物賽跑)、台風の目(隊員一同拿著大棒子轉圈當颱風眼的概念)、棒引き(棒子版拔河)和大玉(推大球)各種競賽。 參加騎馬戰的我,總結一句話:組架勢花費時間比站在場上還久。光是把人架上去就已經筋疲力盡,搶帽子大概只花1分鐘。還沒回神比賽就結束了,好不甘心但也算玩的盡興了。 借物賽跑時出現了有如漫畫一般的場景,沒錯,題目是「喜歡的人」,隔壁班同學就真的拉著他心儀對象跑向終點,全場歡呼。 社團接力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代表會身著自己社團的衣裝繞操場遊行,吹奏樂部的伴奏引領所有人,美術部騎大木馬,滑雪部踏著雪板等等。 最後,體育祭最有趣的是每個人的班服!不是按座位號碼而是寫上自己鍾意的數字,可能是名字諧音可能是生日,名字也是隨意訂,「人生ケセラセラ」「愛犬至上主義」之類的,圖案一樣但獨一無二的名字展現個人特色真的很特別。 體育祭能說的事情太多了,應援團的舞蹈,幹部的帥披風旗幟,寫上自己名字的獨創扇子、毛巾或是布條。大家都在名為體育祭的一天中留下自己的足跡,而我也用相機記錄下那樣燦爛的大家,這是我在體育祭最開心的事。 體育祭落幕,但留學生活還未完待續!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這次的新年,我有幸獲得寄宿家庭的機會,住進日本的家中,體驗最道地的新年文化。最近適逢農曆新年,想藉此難得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日本新年與台灣的不同。 日本過的是國曆新年,比台灣早約一個月左右。稱為「正月」,是日本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12月31日,被稱為「大晦日」,相當於台灣的除夕。當天晚上,家族成員們會團聚,共同享用年夜飯。其中,享用「年越し蕎麦」是重要的習俗,這象徵著長壽與切斷過去一年的不幸。在吃飯過程中,大家會一同收看紅白歌合戰等新年特別節目,在歡樂的氣氛中迎接新年。 跨入新年後,人們會前往神社或寺廟進行「初詣」,即新年首次的參拜。同時,人們也會抽取「御神籤」,了解自己新一年的運勢,並購買「御守」作為護身符,保佑來年的健康與幸福。 年節期間,日本家庭會準備「お雑煮」。這是一道以麻糬作成的湯品,食材與口味因地區而異。例如,關東地區多以清湯為基底,搭配方形的烤麻糬;而關西地區則多以味噌湯為底,並使用圓形麻糬。因為麻糬延展性好的特性,「お雑煮」象徵著寓意著長壽與美滿的生活。 這次的寄宿體驗讓我更深入了解日本的新年文化,希望未來還有機會體驗到不同國家的新年文化!
《不能認輸、不能放棄、不能逃避,要堅持相信。就算流淚也沒關係,只要不忘記這些事就好。》
負けない事 投げ出さない事 逃げ出さない事 信じ拔く事 淚見せてもいいよ それを忘れなければ(不能認輸、不能放棄、不能逃避,要堅持相信。就算流淚也沒關係,只要不忘記這些事就好。) 舞臺上的老師們,以與平時授課時截然不同的熱情,揹著樂器高唱著耳熟能詳的《それが大事》。 而臺下的學生聚集在舞臺前,隨著旋律搖擺、拍手、歡呼,沈浸在老師們滿載祝福的歌聲裡。 平時舉行嚴肅集會的禮堂,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活力的 Live 現場。 此時,是屬於畢業生的送別會 —— 一場由老師與後輩精心準備的祝福儀式。 雖然好似臺灣的畢業典禮,但有別於其正式、莊重,送別會更像是專門獻給畢業生的驚喜與感謝之會。 老師與學弟妹們透過音樂表演、趣味餘興節目、小遊戲與祝福影片,回顧高中三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感謝與祈願化為歡笑與感動。 環顧四周,身旁的日本同學們臉上滿是不捨,他們在校園裡留下了諸多回憶,並建立了深厚的羈絆。 而身為留學生的我,在這場臺日文化交流的旅途中,是否也曾為他們的青春增添過些許色彩呢? 再過一年,主角即將變成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們。此刻的他們,正懷著怎樣的心情看著學長姐們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而我們剩下的這段旅程,又將會如何繼續呢?
《卒業生の皆様、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湛藍的天空、豔麗的袴(はかま)、筆挺的西裝,今天是3月9日,學校的卒業式!雖然學校規定1、2年級生無法參加卒業式,但承蒙老師的好意,我獲得了親眼見證這場盛大儀式的機會。 一踏進校舍,便看到熟悉的學長姐盛裝打扮,一改平時的稚氣,多了分成年的優雅。普遍來說,日本學生在卒業式上也會穿著制服,但因為我就讀的學校沒有制服,學長姊們才會穿上西裝與日本傳統的袴!隨行的爸爸媽媽們也都穿著正式的西裝與套裝,與記憶中台灣畢業典禮的氛圍相差甚遠。 在銅管樂團的一聲齊音下,卒業生們一班接著一班進場,會場內充斥著掌聲與快門聲,熱鬧卻井然有序的氣氛令我印象深刻。緊接著是儀式最重要卻也最冗長的「卒業証書授与」,由每班的班導師逐一點名,學長姐們一個個回應並站起,最後由代表上台領受畢業證書。莊重的氣氛裡混雜著畢業的驕傲以及些許分離的哀戚。 藉由參與卒業式,我親身體會到日台的典禮氛圍差異。相較於台灣熱情洋溢的歡送、情感豐沛的道別,日本的典禮更傾向於一種沈穩、內斂的祝福。 我將花束遞給從我剛入學時便十分照顧我的學姊,粉色的花束配上粉色的袴,十分相配。學姊開朗的笑容,也成了我在這場卒業式中最難忘的回憶。